13X1234XXXX
XXX123XX@163.com
  新闻中心
浙江宁波是海上茶路起航地
来源: | 作者:tea-100 | 发布时间: 2014-10-14 | 53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主讲人竺济法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,炎黄家谱传记文化工作室主编、自由撰稿人。主要从事传记、家谱姓氏文化、茶文化研究。已在海内外180多种报刊发表各类文章数百万字。着有传记小品《名人茶事》、《中华茶人诗描》,主编《浙江宁海储氏宗谱-兼中国储氏文化史》。
 主讲人竺济法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,炎黄家谱传记文化工作室主编、自由撰稿人。主要从事传记、家谱姓氏文化、茶文化研究。已在海内外180多种报刊发表各类文章数百万字。着有传记小品《名人茶事》、《中华茶人诗描》,主编《浙江宁海储氏宗谱-兼中国储氏文化史》。

  唐代即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

   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,是着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,始于汉代,东达日本、朝鲜半岛,西经东南亚、印度洋地区,远至西亚和东北非,以陶 瓷、茶、丝绸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,在中国对外交通、贸易、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以宁波和福建泉州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,作为中国丝绸之路申请世 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组成部分,2006年12月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

  宁波在唐代已经成为与日本、朝鲜半岛等东南亚国家和世 界各地交往的主要港口。与日本、朝鲜半岛不仅地域接近,还因为有独特的季风和洋流,每年春夏间的洋流和季候风,有利船只航行,其他港口无法比拟。尤其是在 靠风力和人力为主的古代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如朝鲜时代弘文馆副理崔溥(1454-1504),1488年(朝鲜成宗十九年,明弘治元年)因父丧自济州岛回 家奔丧,不幸遇风暴漂流到台州宁海(今宁波)沿海,受到礼遇送还朝鲜。前几年,韩国和中国民间曾用无动力竹筏,依靠人力和洋流、季候风,从舟山漂流至韩国 釜山。

  海上茶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,如果说海上丝绸之路是宁波与泉州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,那么,作为海上茶路起航地 与禅茶东传门户,则是独特的宁波元素,其内涵极为丰富。首先,海上茶路与禅茶东传,是一条友谊之路。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,主要通过三种形式:一是早期朝 鲜半岛、日本僧侣在到中国学佛的同时,传去了茶叶、茶文化;二是朝廷、官府作为**礼品赏赐或馈赠给来访的外国使节、嘉宾;三是通过贸易,输往世界各地。 如早期到中国学佛的日本、朝鲜半岛僧侣及历代遣唐使、遣宋使、遣明使,带去的茶叶、茶文化,都是寺院、朝廷、官府或民间作为**礼品馈赠或赏赐的,清香之 茶凝结中外交流的深情厚谊,留下了很多动人佳话。如两次在宁波受到礼遇的荣西,回日本后以感恩之心送来100多棵珍贵木材,助建天童寺千佛阁。

   宁波港也是中国茶叶、茶具出口的主要港埠,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诸省皆为腹地,包括茶具在内的越窑青瓷及各地茶具是各国喜爱的珍品。宋代以后官方和民 间贸易较为活跃。明清时期,尤其是绿茶,更有出口半壁江山之称,其中1895年达11491吨。当代宁波港仍为茶叶出口重埠,其中2009年为12.6万 吨。

  地处东南佛国古刹名寺众多

  宁波一带着名寺院多,自古就有东南佛国之称,唐代 之前即有很多着名寺院。在佛教“五山十刹”中,宁波阿育*寺、鄞州天童寺,被列为禅院五山;奉化雪窦寺被列为禅院十刹。周边列为“五山十刹”的则有余杭径 山寺、杭州南屏山净慈寺、杭州灵隐寺,杭州中天竺永祚寺、天台国清寺等。

  此外,还有舟山普陀山观音道场、天台万年寺等,都是日本、朝鲜半岛僧人向往的学佛之地,吸引着一批批僧人前来朝圣学佛。茶是僧人修行打座的必需品,海外僧人回国时,大多会带回茶叶或茶籽。

  作为禅茶东传的门户,除较澄为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之外,较澄之后,更有多位日本、高丽僧人经宁波门户禅茶东传,着名的有以下几位:

  空海(774-835)日本高僧。804年与较澄同船从明州入唐,后到长安青龙寺随密宗惠果(746-805)学佛。806年学成从明州回国时,除带去大量佛经外,还带回茶籽献给嵯峨天皇,今奈良宇陀郡佛隆寺,仍保留着由空海带回的碾茶用的石碾。

  义通(927-988)高丽(朝鲜)*族高僧。后晋天福年间游学中国,留学天台山,北宋干德五年,从明州归国时得到州官员挽留,住持城内宝云寺,成为中国天台宗第十六祖师,并宏扬天台宗禅茶文化20年。圆寂后葬于明州阿育*寺。

   义天(1055-1101)高丽(朝鲜)*族高僧。元丰八年自明州入宋,上表哲宗皇帝,求华严教法、天台教法,受到哲宗接见。在华大量搜集经书,深受茶 禅一味的影响。从明州归国时,挂锡延庆寺,祭扫义通塔,参拜雪窦寺。回国后创立高丽天宗,寺院建筑仿效国清寺建造,成为高丽佛教天台宗与禅茶祖师。

   明庵荣西(1141-1215)日本高僧。于宋干道四年4月搭商船到明州,先后在阿育*寺、天台山万年寺学佛,不久回国。淳熙十四年**次入宋,绍熙二 年7月回国,在宋4年多,到天台山万年寺拜临济宗黄龙派八世法孙虚庵怀敞为师,后到天童寺,是日本临济宗创始人。在天童时,他把日本的大批木材运到明州, 助建天童寺千佛阁,今遗址尚存。他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饮茶文化,着有《吃茶养生记》,被尊为日本茶祖。

  希玄道元(1200-1253) 荣西再传弟子,日本曹洞宗祖师。宋嘉定十六年3月入宋,4月到明州,参礼天童寺如净禅师三年,这其间不仅学佛,也学习寺院茶礼。回国后在永平寺按中国唐代 《百丈清规》和宋代的《禅院清规》,制订出《永平清规》,使饮茶成为僧人的日常行为,对日本佛教和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2003年,日本友人在昔明州码 头今宁波江厦公园内设“日本道元禅师入宋碑”。

  圆尔辨圆(1202-1280)日本高僧。宋端平二年从明州入宋,1241年回国,师从 径山寺高僧无准师范。经过师范的千锤百炼,辨圆深究参悟,学业有成。不仅学到了佛教真义,还学会了中国的茶叶种植、加工、烹煮、品茶问禅,甚至包括纺织、 制药、打麦面、做豆腐等中国文化。他从南宋带去千余卷典籍,其中包括《禅苑清规》,并以此为蓝本,制订《东福寺清规》,与上文介绍的希玄道元制订的《永平 清规》一样,是日本较早的佛门规范,其中包括茶事规范。

  日本茶道与韩国茶礼,均是在吸收中国茶禅文化的基础上,传承发展而来,是禅茶东传结出的丰硕之果。

  中国绿茶和越窑青瓷主要产区

   宁波境内山脉主要为四明山脉和天台山余脉,多丘陵山地,较高峰近千米左右,平均海拔约四五百米,植被良好,山地肥沃。四季分明,气候宜人,雨量充沛,目 前年平均气温为16.2摄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1300至1400毫米,具有较好的种茶环境,各地多有野生茶资源,是浙江,也是中国绿茶的主要产地。

   陆羽在《茶经》四之器、七之事及《顾渚山记·获神茗》中,先后三次转引《神异记》故事:“余姚人虞洪,入山采茗,遇一道士,牵三青牛,引洪至瀑布山, 曰:‘予,丹丘子也。闻子善具饮,常思见惠。山中有大茗,可以相给,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,乞相遗也。’因立奠祀。后常令家人入山,获大茗焉。”

   《茶经·八之出》将余姚大茗美名为“仙茗”:“浙东,以越州上(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,大者殊异,小者与襄州同)。”“仙茗”之茶名是陆羽命名的,也 是《茶经》中**留下茶名的历史名茶。2008年春天,瀑布泉岭发现了大批长势优良的灌木型古茶树,较大的胸围10厘米多,高3米以上。2009年5月, 宁波市人民政府在当地建立了瀑布泉岭古茶碑。

  2004年,距河姆渡遗址约7公里的余姚三七市镇,发现了6000多年前的田螺山人类文明 遗址。这里出土的一批古树根,由应邀参与“田螺山遗址自然遗存的综合研究课题组”的日本东北大学教授、着名古树木鉴定专家铃木三男负责鉴定。2008年 11月,铃木教授从众多树根取样检测中,鉴定其中的6个根须样品均为山茶属,非常类似人工栽培的茶树。

  尽管专家正在进一步鉴定,但这一发现已经举世皆惊!因为在茶树原产地的中国,一般认为5000年前的农耕文明始祖炎帝神农氏,是先民发现与利用茶的代表人物,茶文化因此仅有5000多年历史,如果田螺山遗址的栽培茶树得到确认,将全面改写中国茶文化的历史。

  《茶经·八之出》还记载了明州?县榆荚村茶叶:“明州、婺州次(明州?县生榆荚村(今鄞州甲村一带)……”

   千载儒释道,万古山水茶。宋台州《赤城志》记载了宁海(宁海旧属台州)茶山茶由道家种茶、释家送茶、儒家赞茶的独特历史:“宝严院在县北九十二里,旧名 茶山,宝元(1038—1040)中建。相传开山初,有一白衣道者,植茶本于山中,故今所产特盛。治平(1064—1067)中,僧宗辩携之入都,献蔡端 明襄,蔡谓其品在日铸上。”

  日铸茶系宋代越州贡茶,大文豪欧阳修《归田录》曾有“两浙之品,日铸**”的赞语。而着名的书法大师蔡襄不 仅位居端明殿学士,更是一位****的茶学大师,他在福建任官时,曾督造贡小龙团茶贡献皇上。名不见经传的茶山茶,能得到蔡襄的厚爱和好评,认为比贡茶日 铸茶更好,非常难得。

  茶山现有1100多亩有机茶茶园,为首届浙江十大名茶望海茶较大生产基地。2008年4月18日,宁波市人民政府在茶山建立茶事碑,记载了宋代茶山茶今日望海茶的千年茶史。

  2009年春天,茶山发现10棵特大野生灌木型茶树*,树桩、主干周长60至21厘米不等,树龄至少数百年。因气候关系,我国茶树自南由北分为乔木、半乔木、灌木,浙江地区为灌木型茶区,一般树干胸围多在10厘米以下。茶树*的发现佐证了茶山的宜茶环境和悠久历史。

   宁波还有300余年的贡茶历史,产地车厩岙原属慈溪县(今余姚市)。《浙江通志》、《宁波府志》、《慈溪县志》均有记载,以车厩岙南宋丞相史嵩之墓园为 中心的开寿寺、三女山、冈山一带盛产贡茶,尤以“资国寺傍冈山所产称绝品”。从元初到明万历二十三年为止,历时三百余年,年贡260斤。每年清明至谷雨, 县令到车厩岙制茶局监制贡茶。明慈溪县令顾言曾在县署设立《贡茶碑记》,记述贡茶盛衰。

  宁波丰富、优质的茶树资源,是中国茶输出海外的 良好基础。唐代日僧较澄、空海带到日本的茶树、茶籽,即是包括四明山在内的浙东茶树、茶籽;清代刘峻周受俄国**采购商波波夫邀请,带领宁波茶厂的12位 同事,将宁波茶树、茶籽带到格鲁吉亚,开前苏联地区种茶之先,被尊为“茶叶之父”、“红茶大*”。

  与宁波相邻的历史名茶,则有天台山云雾名茶、杭州径山茶、龙井茶、越州日铸茶,皆名重一时。

   宁波的余姚、慈溪、鄞州,还是历史上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地。1987年,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了13件**发现的奇特瓷器,其形状规整,造型精美,晶莹 凝润。釉色有湖绿、青绿、青灰、青黄和淡黄,其中两件为银棱金银平脱鸟纹瓷碗。另有碗5件,盘4件,碟2件。据同时出土的地宫《物帐碑》记载:“真身到内 后,相次赐到物一百二十件。……瓷秘色碗七口,内二口银棱。瓷秘色盘子、迭子共六格……”

  经专家考证,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浙东上林湖越窑秘色瓷,是迄今所见惟一能与实物相互印证的有关“秘色”瓷的记载,清楚地说明了这批瓷器的来源、件数以及唐人对其称谓。可知秘色瓷至迟在咸通十五年地宫封闭以前已烧制成功。

   据专家考证,位于原余姚今慈溪鸣鹤镇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带的越窑遗址,为越窑青瓷主要产区之一。上林湖一带蕴藏着丰富的原生高岭土和瓷石矿藏,是烧制青 瓷的理想原料。因古代地属越州,故名越窑。越窑烧制始于东汉,盛于唐、五代,延至宋。如今如贝壳般大量堆积在湖中的瓷片,是当年越窑青瓷繁荣兴盛的象征。

   从1957年始,省文物管理委员会、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次调查,先后发现上林湖、古上岙湖、白羊湖、杜湖(里杜湖)及古银锭湖(今彭东)四周古窑址120 余处。其中以上林湖较为集中,沿湖木杓湾、鳌裙山、茭白湾、黄鳝山、燕子坤、荷花心、狗头颈山、大埠头、陈子山、吴家溪、周家岙等,窑场密布。

  由于种种原因,宋代以后,名重一时的越窑青瓷工艺逐渐消亡,人们只能在海内外收藏家、博物馆中看到越窑青瓷,包括在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茶路航道上,也沉睡着不少因沉船或落水的珍宝。